2025-07-19
7月19日,浙江日報發布《山中林鳥振翅飛——麗水機場正式通航,山區百姓今朝圓了“航空夢”》。
(本報記者 鄔敏)7月18日傍晚,引擎轟鳴聲中,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飛的CA1873次航班平穩降落在麗水機場。浙西南山區首座現代化機場,迎來了正式通航的歷史性時刻。270萬麗水百姓期盼已久的“航空夢”,今朝夢圓。
“作為麗水市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最后一塊拼圖’,麗水機場架起了一條聯通內外、跨越山海的‘空中走廊’。”麗水市副市長藍伶俐說,這是浙西南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麗水城市能級提升、事關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重磅工程”,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意義深遠。
盡管定位只是支線機場,但麗水以“飛鳥棲林”為設計意象精心打造地標式的航站樓,銀白色屋頂如巨鳥展翼;候機廳內展示的青田石雕鏤空花窗與慶元竹編的穹頂藝術、龍泉寶劍和青瓷,將處州千年歷史文脈融入現代空間。
從一紙藍圖到航站樓拔地而起,這座山水畫卷中的飛鳥機場,以全新姿態迎接八方來客。麗水機場指揮部副指揮盧利森每天在機場忙碌,見證了機場一點點“長大”,“麗水機場的建成,充分證明了山區打造高標準交通基礎設施的決心魄力和山區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精神。”
機場,承載著麗水人出山的夢想。地處浙閩交界山區的慶元縣江根鄉上杉坑村,被稱為“浙江最偏遠村”,103戶人家散落在群山之中。“想不到山區也能建成機場,山里人也能坐上飛機!”68歲的村民周家福盼望著在家附近乘機,去看看山外的世界。
疊翠山巒中,麗水機場成了聯通各地的重要交匯點。從麗水市區到機場20多分鐘車程,麗水九縣(市、區)中有8個1小時可達機場,“國內3小時、省內1小時、市內1小時”交通圈成為現實……這些看得見的區位優勢,撫平了地域的溝壑。
“從北京到麗水,原來搭乘高鐵或中轉航班要經過漫長的轉車、換乘,一天時間都耗在了路上,現在只要兩個多小時就能抵達,兩地之間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在北京打拼多年的麗水市民沈靜說,如今直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航線開通,打算暑期帶著兒子回老家看看。
銀翼劃過長空,拉近了時空距離,也牽動了濃濃鄉愁。
麗水是僑鄉,47.3萬海外華僑華人旅居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比利時經營餐館20多年的青田華僑夏娃動情地說:“麗水機場有為僑胞設立專門的出入境服務窗口,提供方言引導和‘無感乘機’服務,當飛機降落在麗水的土地上,我仿佛已經聞到家門口那棵老桂花樹的香氣。”
飛機降落在機場跑道的那一刻,帶來了遠方的客人,也帶來了山城振翅騰飛的希望。
作為“旅游支線機場”,機場通航打通了麗水優質旅游資源與客源地的“最后一公里”。眼下,麗水夏日文旅消費正熱。世界“最佳旅游鄉村”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一批批游客在國際竹建筑群、古龍窯前駐足參觀;蓮都古堰畫鄉,古樟樹投下大片涼蔭,中外畫家支起畫板寫生;縉云仙都,游人吃著燒餅游覽山水,巖宕書房咖香四溢……全國游客打“飛的”游麗水,住山居、看山景、游山路、品山耕,成了新的出行選擇。
“麗水機場是距離景寧最近的民航樞紐,將重塑畬鄉的時空坐標。”在景寧畬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周恩眼中,麗水機場通航不僅是交通方式的升級,更是賦能畬鄉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景寧600”“麗水山耕”等高品質農產品跨山出海有了新通道,高附加值產業人才項目落地畬鄉有了新可能。
經貿往來,迎來全新機遇。德國肖特醫藥董事長海瑟(Andreas Reisse)是來麗水跨國商務行的“常客”。如今,他從德國美因茨坐上飛機,在上海浦東中轉后,當天就能抵達縉云開展實地考察和投資洽談。
麗水機場周邊,一道道全新的風景線正在延展——機場不遠處,5500畝的空港產業園區正加快拓展,麗水空港園區東區塊路網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區域交通網絡全面貫通,完善的路網系統磁吸了20多家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等企業入園;距機場僅2公里的網營物聯麗水園區,日日順、跨越速運快遞快運中心已落地投產,各類貨物能實現現場攬收、通達全國……
一個更大的構想,正在醞釀。麗水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羅孝林透露,高速麗水機場互通項目前期正加快推進,日益完善的機場周邊交通網絡將推動空地高效銜接,催生更加多元的“航空+”新業態。不久的將來,麗水九縣(市、區)能通過高速直達空港園區,刷新從“家門”到“艙門”的出行體驗。
夜幕中,機場跑道燈光亮起,把整個新機場映襯得熠熠生輝。記者回望人流熙攘的機場,看到的是一個騰飛的麗水。